【死亡護理師|電影隨筆(8)】這是殺人,還是救人?






【死亡護理師|電影隨筆(8)】這是殺人,還是救人?

【死亡護理師|電影隨筆(8)】這是殺人,還是救人?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1.女檢察官〈大友秀美〉坐計程車來到死去爸爸的所在之處,一進去,裡面的空間充滿著凌亂與惡臭,裡面堆滿著許多用大型料袋所裝著的雜九雜十垃圾。有一兩個人員正在幫忙整理。此時女檢察官能怎樣呢?除了嗚著嘴巴與鼻子,她還能怎樣呢?(所有肉眼之前的一切,純是自己的內在投射,於是,需要改變的是內在的天人分裂之念)

2.女檢察官在雜亂堆中的某個角落那兒看見了一張舊照片,那是她小時候與爸爸的合照。她的眼神頓時沉思了起來。(我不知道她在沉思什麼,但我已知道,上主之子無法真的死亡,因死亡並不存在)

3.〈八賀護理中心〉的人員此時來到〈梅田〉先生的家,正準備要對他做一些護理的工作。肉眼所見的整個空間都是髒亂無比,護理人員們似乎也無可奈何。〈梅田〉先生的女兒的身體狀況似乎不大妙,連收拾整理個桌上的碗筷也幾乎沒辦法順暢完成,雙腳不知不覺地就這樣絆了一大礁,她真的太累了。 (其實那是心靈的疲累所導致的。)

4.〈三浦〉婆婆正一跛一跛的走在路上,而開車的〈斯波〉決定下車要陪伴三浦婆婆回家,或許可能在路上還得背她回家呢。而坐在後座的〈由紀〉對此真心看在眼裡,愈來愈是喜歡斯波的為人作風。(如今,我不再那樣看待上主之子的外在行為表象,而是明白那一具身體工具所表達出來的不論是好是壞,永遠與永恆實相絲毫無關。)

5.有個婆婆與女檢察官說:「或許監獄對你來說不是個什麼好地方,但對我來說它會是個天堂。因一天供應三餐,連上個洗手間也有人幫忙。所以,還是想方設法讓我進去吧!」但女檢察官,似乎永遠也無法理解這位婆婆的想法與需要。(而風雲海則在想,多麼無趣的幻夢人生啊!看到這位婆婆的需求,感覺我的心酸酸楚楚的。)

6.〈立足由紀〉說,〈斯波宗典〉是她所憧憬的人 (「憧憬」指被理想的事物吸引而激起美好的想像,多帶有褒義) 。為什麼呢?因她看見〈斯波〉對待那些老人們,都是和譪可親且充滿耐心的,她只看見〈斯波〉美好的一面。我感覺她這個時候,有點想要與〈斯波〉發展為自己另一半的親密關係。(然而在這兒的物質幻夢,乃是分裂之地,有朝一日她終歸會感到失望的。)

7.〈由紀〉無法想像女同事的一些說法。因〈由紀〉認為,當母親死了之後,做女兒的就得感到若有所失才對,而不是感到輕鬆與自由,不是感到如釋重負。(幸好,上主之子無法真的死亡。但在故事中,卻要假設上主之子是能真的死亡的)

8.〈斯波〉在那些需要護理的家庭裡都裝了竊聽器,待有空時就來聽聽。透過這樣的竊聽過程,他得知每個家庭裡的那些需要被看護的老人們,他們似乎就是家庭裡的最大負擔。因他們的孩子,除了要忙工作還得照顧小小孩,然後也得照顧他們這些老人;然而那些老人們卻是個個都非常難以伺候,除了折磨自己也喜歡折磨著他人。〈斯波〉此時就坐在車上,聽著聽著只能被悲傷的情緒冒出頭來襲擊著自己。(要真寬恕並回到上主平安中的,這必須是來自自己的決定與選擇;須知,你無法在外境殺死上主之子來完成改變世界。)

9.〈斯波〉認為他所殺死的42位老人們,這是在拯救他們,當然也一併拯救了一整個家庭。(但根據奇蹟教導的說法,這其實是自己正在投射天人分裂之念與營造天人分裂之境,那是來自隱藏在潛意識裡的罪咎懼所導致的故事體驗。也等於〈斯波〉,第一、否認上主;第二、否認自己聖子的真實身分;第三、繼續選擇與虛幻小我認同;第四、習慣只以罪咎懼思維來思考;第五、對外境的批判與定罪;第六、對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指責與內疚;第七、誤認一具身體工具與形象就是真實的存在。)

10.當〈由紀〉從新聞中得知〈斯波〉殺了42位老人時,她的世界頓時陷入瓦解的狀態。因她無法想像她所憧憬與嚮往的人,竟然是個殺人犯。(所有一切的意義,都是來自自己所賦予的。)


11.有一幕我還蠻喜歡的:百花的媽媽與另一男人的可愛互動,以及當百花的媽媽因著親人過世之後,就騎著腳踏車載著女兒百花出去玩,那種露出久違的、開心喜悅的近乎與大笑無異,那似乎在說親人的死,讓她感到如釋重負,她以後再也無需背負著那沉重的負擔。我確實是蠻喜歡這部分橋段的,但那是有個前提的:

第一、每個貌似在物質幻境生活的心靈,都是來自上主的聖子;

第二、聖子的完美圓滿與創造它的上主一樣,都是純潔無罪的真實本質;

第三、一具具身體工具與種種的形象,通通都不是真實的存在,等於死亡並不存在;

第四、每一當下神聖一刻,你是有可能選擇上主的喜樂與平安,以及無需背負著那沉重的負擔。


12.當〈斯波〉聽見女檢察官輕易說出的判斷 (或定罪) 時,他認為這是她「處在安全地帶」的緣故。(於是,我說,每個心靈所體驗到的「痛苦」感受,唯有自己知曉。所以,無需去批判與定罪別人的惡是如何與之如何的惡〈根據奇蹟說法,上主從未創造過「惡」,於是「惡」並不真存在〉,因自己所批判與定罪的,都是來自自己內在的分裂信念所導致的。)

13.這是〈斯波〉有著兩全其美的想法,第一、他確實想從看護他爸爸的過程中解脫;第二、另一方面,他卻認為這是為了他爸爸 (斯波殺了自己的父親,等於在拯救父親,也一併為自己的解脫而做) 。

14.當〈斯波〉的爸爸暫時清醒時,想看看那些過往的老照片,看著看著,突然跟〈斯波〉說:「把我殺了吧!」然後繼續說:「我的身體垮了,腦子也壞掉了,是我把你害苦了。」(風雲海就這樣繼續觀看著螢幕與字幕,感覺他爸爸此時就是個充滿「罪咎懼」的上主之子,他其實很害怕且不知所措,似乎在那當下只覺得唯有他這一具身體的死亡褪去,方能拯救自己與兒子了。不知不覺地,我在內在湧出一股酸楚的潸然淚下,在心靈上與他爸爸一起哭了。他爸繼續說一些「已經活夠了」的話,最後這樣做出呼求:「把我殺了吧,我求你了。」這時,我的眼眶充滿了淚水。)

15.〈斯波〉說他會繼續殺人,是因為沒被發現,這表示這是他的使命,他必須有繼續完成的必要。因對他來說,這並不是殺人,而是救贖。(然而,我並不認同,因這其實是在與虛幻小我認同,與撐腰虛幻小我讓它更加壯大。)

16.當女檢察官去拜訪受害者家屬時,有一位家屬這樣說:「我從痛苦的看護中解脫了,也是死者的解脫。」(風雲海繼續觀看下去,內心突然湧上了一些想法:「安樂死,可能需要合法化。」但這樣的想法,仍是被困在罪咎懼中。)

17.女檢察官說:「人吶,並不是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問題,而是想看見與不想看見的問題。」(於是乎此刻,我問我自己,我想看見什麼?與不想看見什麼?比如,我想看見美好與良善,並不想看見不平安與邪惡。既然如此,完成真寬恕思維的過程,就無需再看見不平安與邪惡了,等於,無需繼續恐怖夢魘了;因當內在潛意識裡的罪咎懼化解驅散之後,除了上主聖愛之外,還會有其他的嗎?)

18.我也還蠻喜歡這個橋段的:女檢察官與她的書記官的一些彼此比較私人私密的對話。他們之間彼此都願意敞開心房的交流,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行奇蹟的方式 (勇於表達自己比較不光明的面向,藉此能感受到彼此的交流與撫慰) 。

19.接下來,我看到一大堆人在抗議。(當然,如今我會這樣說:「他們其實是在投射自己內在潛意識分裂之念的那個部分。」裡面有反對死刑的示威民眾,反之,也有請求將被告處以死刑的。以及網路上也有要求安樂死合法化的。至於我,我認為每個心靈來到物質幻夢的世界這兒來,肯定都有自己必須處理的任務;即便那些看起來很虛幻小我的行為與特定角色也是。最重要的是,我不再批判或定罪某些特定角色,畢竟它們皆非真實,而是執意選擇上主的喜樂與平安以及永恆如是的實相,或我願意這樣來宣告我所聚焦的。)

20.在法庭上,〈斯波〉說:「妳判我死刑是對的,但我也是正確的。」(意思是,我確實是殺了人,於是妳判我死刑是對的。但我也是對的,因我為他們解脫了彼此都活在地獄中的自己。然而耶穌兄長說,只要是與虛幻小我認同的,那就是錯的。於是,我說,趕快真寬恕弟兄的表象,以便我也能真實看見自己內在的幸福平安與對方的神聖本質。)

21.〈斯波〉說:「這個世間,有時候,需要泯滅罪惡感去殺人。」(而耶穌兄長則說,那只不過是在投射自己內在的分裂之念。既然憤怒是毫無道理的,那麼殺人或攻擊也是毫無道理的。以幻治幻的想法,無法解決得了「真實問題」 ,等於就是,無法解決得了罪咎懼之念的束縛) 。

22.在法庭上〈斯波〉竟然說出這樣的話:「請殺了我吧!請救救我吧!」(而耶穌兄長則這樣說:「你只有兩種表達的方式,第一、給出愛;第二、呼求愛。或兩種情感的表達,第一、充滿愛與喜悅的表達;第二、充滿罪咎懼或憤怒的表達。」)

23.受害人的家屬,有著兩極化:第一、有的在法庭上叫囂吶喊說著:你是殺人犯,還我爸爸來;第二、有的正帶著小孩去海邊玩耍且露出甜美的笑容,那是一種全然的釋放,這位母親知道她無需再受親人糟蹋了。(我的想法是,真有那麼愛你的父親嗎?以及,真有那麼得著釋放嗎?)

24.我還蠻喜歡那個光頭男的,我很喜歡他對她表達善意的微笑與行為上的小小幫助,結果如今,兩人已發展為準備要結婚的關係。且我特別喜歡女的這樣說:「我不怕你給我添麻煩,畢竟我也會給你添麻煩。能活著,卻不給任何人添麻煩的人,是不存在的。」(風雲海覺得,那是一種很棒的體悟呢!即便她不是奇蹟學員,她也能說出「這樣的人並不存在」的想法。於是,我從她身上學到,無需害怕給人添麻煩。)


25.女檢察官到監獄探監了〈斯波〉,她想與他說一說她父親的故事:

「我也殺死了我爸爸。我的父親他獨自死在家中,被發現的時候,已是死後兩個月了。在他孤獨死去的前三個月,我爸聯繫了我很多次,但我卻連一次電話都沒接,也沒有打電話回去,短信也不回。我告訴我自己,都已經20多年沒見過了,且我要忙工作,我就給自己找藉口不去聯繫他。如果那時,能和他取得聯繫的話,能見到他的話,我的父親可能就不會死了,至少不會死得那麼悽慘。

我努力掩飾後悔感和罪惡感,去逃避對父親的見死不救的事實,並試圖忘掉這件事。也沒有把父親的死訊告訴給老年癡呆症日益嚴重的的母親。我告訴我自己,他們倆人早就恩斷義絕了,沒必要再讓母親痛苦,我自說自話地決定一切。

但是,我腦海中總是回想起,父親那面目全非的樣子。他死去的那個房間,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在火葬場撿起的、四分五裂的父親的骨灰。儘管如此,我還一直騙自己說:我沒有後悔。發生那種事也沒有辦法。而母親就像我小時候那樣,一邊輕輕地、溫暖地摸著我的頭,一邊說沒事沒事。我也終於能把父親的死訊告訴了母親。我終於能發自內心地向父親道了歉。然後,斯波先生,我想到了你。」

(風雲海的想法是,女檢察官其實在內在層面深處是有些認同或理解〈斯波〉的,但表面上是不能這樣說的。所以她藉由說出自己的故事,來與〈斯波〉作為交流與理解的媒介。她其實想說,並不是只有外在行為的殺人是兇手,因她自己也是個兇手。雖然她沒有親手殺了她的父親,但她的想法與作為就等於與殺了她的父親無異了。這讓她感到非常內疚。)

26.畫面回到〈斯波〉向父親施打尼古丁的橋段。 (然而,殺害上主之子,哪有不罪咎的呢?) 那原本被摺疊成紙鶴的紅色方塊紙張是他父親寫給兒子的遺言:「宗典,有你在,我覺得很幸福。謝謝你,能成為我的兒子。」(我覺得,他的父親不希望兒子因殺了自己而感到內疚。)


27.最後,當女檢察官說完她與他爸爸之間的故事後,就拿起了紅色紙鶴放在桌上。〈斯波〉原本對她很不喜歡,且所呈現出來的唯有冷漠的臉,方能表達他最誠實的內心,然而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他不旦露出了理解,他的眼神與臉面也慢慢發生了變化,這會兒頓時他的眼眶盛滿了淚水。(於是,什麼是奇蹟呢?我覺得,

第一、當〈斯波〉在與女檢察官講說出他自己內心最真實想法的時候,在過程中完全坦然沒有偽裝;

第二、當女檢察官在與〈斯波〉講說自己與爸爸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時候,一樣地,在過程中完全坦然沒有偽裝。)


28.此影片並不是我非常喜歡的類型,那也包括那些演員們。我在想,或許經由韓片的製作風格會是比較符合我的胃口。我個人還是比較傾向於韓劇風格。

以上,感恩聖靈嚮導,阿們!


PS.或許以後還會再增添文字的補充,當我重新觀看的時候。


《死亡護理師》,分享影片連結(可能會失效)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歡迎按讚喜歡、分享、留言!

#電影隨筆》》

#FB/+風雲海》粉絲頁》》
☆歡迎按讚追蹤風雲海粉絲專頁☆》


「奇蹟課程(風雲海)」 FB社團:★歡迎追蹤社團★

PS.已建立【奇蹟課程(風雲海)】Line群聊天室:
(需先與風雲海聯繫,感恩!)
https://line.me/R/ti/g/yjckguEqCM

#文/風雲海,首頁》》》》